close










預告片:




【MSN電影】

【這雙手雖然小】


在預告片中,有看到演京劇的片段嗎?

油白臉的是龐青雲,
在京劇中
油白臉是象徵凶惡、專橫,蘊有心計之人,
武人而有心計者多勾油白色彩;
其眉與眼窩愈細者,則奸險甚,粗眉大眼者表示剛愎自用而已。

而勾黑臉者是姜午陽,
黑色臉為性情戇直、又象徵孔武有力,
故戲中勾黑臉者多是粗獷但心地善良之人。

紅色臉是趙二虎,
紅色臉象徵忠正、耿直、有血性,
戲中凡勾紅臉者,多是勇敢耿直之人。


你覺得呢?



找了兩篇很不錯的影評,希望能有耐心的看完,但要注意的是劇情有!


“我這一輩子,如履薄冰,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對岸去?”
龐青雲・《投名狀》

有人說,《投名狀》這套電影是講兄弟情的──“在這個年頭,沒有兄弟,就活不下去”──戲裏面的趙二虎如是說。
但我認為不。
龐青雲心中的大同世界,遠比兄弟情重要。
比兄弟情重要多了。

取下舒城,他要處決兩個姦淫民女的小兵,趙二虎攔他,龐青雲說,以前我當官時,一個捕快把一個窮人打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不為什麼,只因為他窮。而被打的那個人,也心甘情願。
當時的龐青雲就下了決心,如果有一天他作主,不會再讓老百姓因為窮而挨打。
他要
殺一儆百,因為他不許他轄下的老百姓被欺負。
這是電影裏,龐青雲第一次明志。也是第一次的兄弟鬩牆。
但那危機很容易便解決掉,犧牲的也只是兩個小兵。

攻城九月,蘇州終於破了,趙二虎要把那四千投降的太平軍收歸旗下,龐青雲不許。
他拾起一個饅頭,道:四千個兄弟已經餓了九個月,現在這裏有一個饅頭,但你要把一半分給他們(被困的太平軍們),再分一半給城裏的百姓,那兄弟們呢?
趙二虎道,總之我不管,我答應了要留活路給他們。
龐無奈,只好把趙二虎鎖在伺堂,再大開殺戒,把那四千降兵全殺了。

次日,趙二虎兵叛,要帶一伙人離開,龐青雲為了留下他,不惜向他下跪,求他:我需要你一起打南京。
龐青雲說,何魁(另一個清朝的將軍,勢力更大)已經動身了,如果他們先取下南京,受苦的是百姓。
蘇州死的是四千個兵,而兵總是要死的,可南京是上百萬的老百姓啊。
我答應你,蘇州死人,南京活人。
龐青雲終於被說服。
這一次兄弟鬩牆,死了四千人。雖然趙二虎要叛變,可是老三姜午陽還是明白大哥的。

進了南京,龐青雲加官晉爵,被提拔為兩江總督。
而百姓終於得享太平。
可是趙二虎的蘇州叛變、南京私發軍餉已不逕而走。而且,朝中另一勢力亦想拉攏趙二虎,欲挫龐青雲的實力。
朝中老臣子們問龐,你這山字營到底是姓龐還是姓趙啊。暗示他必須清理門戶。
這個兄弟雖然幫他打了天下,可是完全不受控制,又不明白他,留下是個禍患,或者負資產,龐青雲必須狠下心腸。

可是這次連老三也不能理解他了。他以為大哥要殺二哥,是因為要爭二哥的女人。
末了姜午陽親手把龐青雲刺死了。他口中唸唸不忘一句話: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
一句不辨是非的「投名狀」(兄弟結義),犧牲的,卻是天下蒼生。
歌頌兄弟情?恐怕不是。我想這也許只是電影要表達的第一個層次。

又有人說,《投名狀》裏的龐青雲,是個出賣兄弟、機關算盡的壞人。
我也認為不是。
他心繫社稷國家,可是兄弟們都不明白他。
尾聲有一幕,龐青雲一個人在家中擺好美酒佳餚,準備送兄弟上路,門外,三弟姜午陽在大聲吼叫:嫂子已經死了,你不要殺二哥了!
那一刻,龐青雲用帕子捂住口臉,忍不住鳴鳴地痛哭起來。
傷心的,不但是先後死去好兄弟和心愛的女人,更是那種天下沒有人明白我的孤獨。

記得有一次看周星馳的電影,好像是《九品芝麻官》,周星馳向病榻上的爹爹哭訴,我想當一個好官,可是他們太奸惡,我撐不下去了。
老爹就教他:誰說好官不奸?好官一定要比奸官更奸,否則怎麼能夠頂得住他們?
從此之後,周星馳這九官芝麻就發奮當個奸官,好使平步青雲後,才能實現心中為民請命的理想。
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明白這心思的世人何其少。
從這套電影開始,我對周星馳改觀。

還有人說,戲裏徐靜蕾的角色,只是花瓶,可有可無。
我也不認同。
的確,她一開始時莫名其妙地出走、中間大部份時間不是為趙二虎整理衣服,就是和龐青雲眉目傳情,連對白都沒有一句…
可是,不要忘了她最後一場戲。

當時午陽要殺她,她說,我明年就二十九了,十四年來,餓沒餓死、打仗也沒打死,我好不容易活下來,現在你憑什麼要殺我?
她說她看上了一幅美麗的紗簾,想要綠的,又想要紅的,她打算今年要綠的,明年要紅的。

她死得多麼不甘心。
紅顏本來薄命,何況生在亂世。
這個女人,雖然不願意和在十五歲那年搶走她的趙二虎在一起、雖然已愛上龐青雲、可是為了生存,都一一忍受下來了,如今有好日子過了,竟要她為一個無聊的誓言(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而死?
不划算。
男人好歹還可以拼盡每一口氣,為自己打算,要走,可以走,要留,便留下。
可是女人只能絲蘿托喬木。

我很喜歡幾位演員的演出;李連杰尤其令我刮目相看。
這位少林小子當年隻身來港闖天下、遠征荷里活、一度被人視作背妻棄子的負心漢…
他的路,何尚不是如履薄冰?
那年海嘯他活下來後,就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
他心裏裝的,即使不是天下蒼生,也絕非單純的個人的名利權吧。

沒想到拍《金枝玉葉》一炮而紅的陳可辛,不但能拍小資情調的電影,還能指揮千軍萬馬。
舒城一役,先用兩百炮灰打頭陣,為緊隨其後的弓箭手開路;狂掃對方的炮兵後,再由趙二虎另率精兵進一步殺進去;龐青雲自己,則從後包抄,攻擊敵人的炮台。
八百人,搞亂對方五千人。
當兄弟三人被圍在中間,而外圈越圍越大,他們幾乎視死如歸時,救兵終於來了,一個更大的圈,把中間的敵人死死圍住。
策略、兵法、場面、兄弟情…這一場戲,要什麼有什麼。

沒有想過香港人拍戲,居然有如此胸襟。令人驕傲。




這篇是在留言中看到的,不清楚出處@@,可是因為寫的真是太好了!這是每個角色分開剖析,很值得一看!


我們總抱怨人心險惡,竟然那麽多變而殘忍,
龐青雲殺害了二虎,二虎死前淨還念念不忘龐的安危。
是龐青雲變了?其實只是二虎,午陽等人一直不懂而已。

龐青雲從死人堆裏爬出,口中念念兄弟們都死光了,似乎悲愴到了極點。
但試想,什麽樣的人會再戰場上看到兄弟們一個個的死去,自己卻選擇了裝死而活了下來?
那一千六百個弟兄,其實也只是龐青雲實現心中野心的工具而已。
他是一個爲了野心而活著的人,弟兄們死了,他的野心無法實現了,他也好似死掉一般。
後來劫軍糧時連連救下午陽和二虎,他只是在賭,他一直在上面觀戰,
只是當看到午陽二虎眼見都要遇險時,他想通了,此二人是他的一個機會,
沒有他們,他都沒有飯吃,他們是可以作爲像那一千六百個弟兄一樣的“兄弟”,是他未來的工具。
他喜歡蓮生,卻發現她是二虎的女人,爲了自己的野心,他忍住了,當自己野心已經不需要二虎的時候,他終于爆發了。
舒城一戰,龐奮勇殺敵,也是在賭,賭一個機會,
他只是一個好似死掉的人,一個有野心的人,無法實現自己的野心是莫大的痛苦和悲哀。
他拿了自己的命去賭,賭贏了,便離他想要的世界多近了一步,賭輸了,只當是自己又死了一回。
之後的無數次戰役,他無不是在賭,不惜賭本的下注,他只當自己是個死人而已。
甚至到了面聖的一步,他也在賭,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提出自己的請求,免稅三年,殿裏的朝廷大員都在發抖,他自己何嘗不是膽顫心驚。
不過因爲兄弟們的血,敵人的血,老百姓的血和他自己的搏命,他都賭贏了,
突然發現他的野心並不是那麽的黑暗,在他在任命儀式上走向自己夢寐以求的位置的時候,我想他終于覺得自己的野心實現了,
在付出了這許多他認爲值得付出的代價之後,他終于覺得自己可以做自己一直想要達成的事情了。
我覺得他是真的一心爲一方窮人的安寧想做到一些事情,只是其他人並不懂他而已,而他也沒有弄懂別人。
他以爲的朝廷是他今後的“兄弟”,只是,他不懂朝廷,更不懂那些官們了。
  
  二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條漢子,
他只看中一個義字。不爲利,不爲己,他只爲一個義。
龐青雲救了他的命,結拜了兄弟,就永遠是他的大哥;
魁字營小頭目打了他兩鞭子,殺了村子裏的老人,時過多年,他硬是打了回來。
對何魁離間的企圖時發出的怪異的笑聲,
在自己中箭身亡之時對自己無法“救下大哥”的愧疚,無不表現了趙二虎的忠肝義膽。
只可惜,他只知道兄弟情分,其他的一蓋不知。他舍命救出了童年的青梅竹馬,卻不知這個女人已經不是蓮生了,
她學了琴棋書畫,心變了,她要做大戶人家的小妾了,卻被搶回來做回了窮人,還是土匪的女人,
二虎以爲是救了她,其實他已經不懂了。
爲義生,爲義死,被義蒙住了眼睛。二虎之悲,恰恰讓人淒涼,
天大地大,沒有兄弟情大,只是他不懂,這猜不透的人心,他真的不懂而已。
  
  姜午陽沒有什麽思想,也沒有什麽文化,卻是個信理的人。
看電影的時候,身邊的美女說,午陽重情,他是講感情的。
我看不然,
他是車頭徹底信理的人,這道理有他自己悟的,也有別人講給他聽的,
只要是這道理在他那裏說的通,覺得對,那便是理,他信這個。
擒賊先擒王這個理,他學的最快,記的最清,用的最好、
挂在他嘴邊的一句話是,大哥是對的,他下令放箭屠城,他阻止二虎回家,
因爲他相信大哥是對的,他自己想過了,也認爲是對的,他認了這個理。
她發現,大哥和二嫂的事情,他也認了一個理,這是不對的,只是還沒想通,就發現二虎眼看就要被處死了。
于是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有理的出口,反亂兄弟者,必殺之。
整片的最後,刺殺龐清雲,反害兄弟者,必殺之。
姜午陽認理,他的心裏只有對的錯的,其他的沒有。
他也簡單,也複雜:簡單的是,他認爲是對的,他做起來毫不含糊,認爲龐青雲的戰術是對的,他第一個站起來沖鋒陷陣;
複雜的是,其實太多的時候,他真的弄不懂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
最後十幾分鍾裏他的痛苦,完全來自于是非的糾纏,
原來認爲是對的,結果卻是錯誤的,這對一個認理的人,太殘酷了。
  
  蓮生,劇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卻成爲了風口浪尖。
她覺得二虎是個好人,但是龐青雲卻更懂他的心思。
她覺得自己是個大家閨秀了,只是終究發現自己永遠逃離不了“匪窩”。
她被認爲是兄弟二人反目的原因,但是她自己卻真的只想好好的活下去,過好日子。
但是什麽是好日子,她還沒有弄懂,綠帳子,紅帳子,其實並不是她的好日子。
如果說其他三人的悲哀僅僅是不懂別人,蓮生之悲哀是她不但不懂別人,甚至也沒弄懂自己。
  
  這片子其實蠻壓抑,每個人都堅持著自己的堅持,卻都糾纏了太多的不懂。
他們都曾經認爲這世界是那麽的簡單,龐以爲只要有了朝廷的認可和地位便可以造福一方,爲了這一目的可以不惜一切;
二虎以爲只要有了兄弟的情誼,就不再有天不再有地;
午陽以爲只要是對的事情,做了就是對的,就是理。
不過,龐沒有弄懂這個世界,
二虎沒有明白這個世界,
午陽也無法判斷這個世界。
龐最依仗的朝廷害死了他,
二虎最信仰的結義兄弟害了他,
午陽還在做著他認爲對的事情,


只是永遠也理不順這千絲萬縷。
  
  猜不透的人心,只是你不懂而已。











我怎樣也寫不出比上面更好的影評…今天腦細胞已經死太多了XD

我只知道,藏在心裡的話要是沒有說出口,很容易造成誤解,猜忌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沒有一定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只是角度不一樣

會有想哭的感覺,但不知道是氣憤還是惋惜

看到殺死那兩個小兵時,我覺得是氣憤,如果真要加以懲處,應該要事先就定立標準,如此再犯才可以處罰

但是他沒有。

太平軍的將領為求百姓好而選擇一死,太平軍的士兵被屠殺,

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

所以二虎欲兵變。



但我想,因為不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是個多黑暗的時代

人不為己,好像就真的天誅地滅


把現代的思想套進去,可能只看到慘忍的一面


最後我想說

戰爭什麼的

打的人死的人痛苦的人是士兵老百姓

上位的依舊笙歌飲酒




【不就是一個棋子,他們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kuna 的頭像
    mokuna

    ELS QUATRE GATS

    mok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